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生命通道上的 “多科接力”:见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力量

发布者:xcjyk来源: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5/7/12 8:56:00阅读:13字体:默认

高先生(化名)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曾在异地医院接受脊髓腔内电极植入手术。近期,因突发状况亟需取出体内的植入物,于是入住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科。然而,入院检查中发现,他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左室流出道存在赘生物,这一发现令情况变得危急。

“电极必须取出,但心脏的隐患或许更为致命。”急诊科王军主任审视报告后,立刻联系交大一附院心外科雷军荣副主任进行会诊,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雷军荣副主任在仔细查看病人及心脏彩超结果后,认为赘生物随时可能脱落,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开胸手术对患者而言创伤巨大,因此他提出通过术中食道超声来明确赘生物的性质,再决定手术方案,并及时向交大一附院总院心外科闫炀主任汇报情况。闫炀主任回应:“宁愿体外循环师空跑一趟,也不能让患者处于危险之中等待。”他立刻安排体外循环师赶往榆林,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急诊科王军主任统筹协调,心外科雷军荣副主任评估心脏风险,超声医学科李彦青主任团队提前到位,患者未动,专家团队却像精密的齿轮般紧密协作。

手术当日清晨,李彦青主任团队携带设备提前进入手术室,术中食道超声精准定位了赘生物的位置,提示二尖瓣后方赘生物明显,随时有脱落的风险。专家团队立即与家属沟通,家属同意进行心脏肿物切除术,并签署了相关同意书。雷军荣副主任与王军主任紧急沟通后,决定由雷军荣副主任先进行全麻仰卧位的心脏肿物切除和二尖瓣置换,随后患者翻身至右侧卧位,由王军主任团队取出背部电极。两个手术在同一个手术室无缝衔接,避免了患者再次麻醉的风险。

对于高先生来说,原本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往返的检查,如今通过院内绿色通道“一站式”完成。术中食道超声的预约、手术体位的精准切换,这些细节体现了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所形成的“全院一盘棋”的思维。医院打破科室壁垒,构建起急危重症多学科联合救治体系,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综合诊疗。

如今,高先生背部伤口逐渐愈合,剧痛缓解,他在心脏监护仪的平稳滴答声中,与家人一同期待着彻底康复的那一天。这双逐渐舒展的手,不仅握住了新生,更承载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赋予普通人的获得感——医疗体系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每个生命都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最精准的呵护,生命的通道必将更加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