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不开颅切除高难度颅内垂体瘤

发布者:宣传教育科来源:榆林市第二医院发布时间:2023/9/28 10:06:00阅读:3476字体:默认

 颅内肿瘤,令人闻之色变。患者文女士两年前发现患有颅内垂体瘤,兜兜转转在各大医院求诊,始终下定不了手术的决心。“毕竟是脑子上长了瘤子,要手术不就是要开颅?只要想想就觉得胆战心惊。”文女士的家人说。近一段时间,他们通过手机信息了解到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西交大一附院专家长期坐诊,也许可以不开颅就做手术,就慕名来我院神经外科求诊。

入院后,神经外科一病区医疗团队对文女士做了仔细的影像学评估,发现她的垂体瘤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大,需尽快进行手术。但肿瘤增大后已包绕了双侧的颈内动脉,使得手术难度相当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垂体瘤中心副主任李奇教授组织神经外科一病区开展病情讨论,对术中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意外进行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预案,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很多先进的神经外科技术和手术仪器及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造福了广大的神经外科患者,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就是患者的一大福音。经鼻蝶鞍区占位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微创手术,手术从一侧鼻孔插入内镜进入颅内切除肿瘤,对患者手术创伤明显降低,术后患者不适感减轻。

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后,9月26日,由李奇教授主刀,神经外科一病区刘鹏程主任医师做助手,在麻醉手术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积极配合下,成功为文女士行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完全切除了患者的颅内垂体瘤。术后第二天,文女士就可以正常进食、下地活动,恢复良好,拟于近期出院。

全面的术前评估后择期行由助手为,在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积极配合下,成功完全切除患者颅内垂体瘤,术后第二天患者就正常进食、下地活动,恢复良好。

据了解,垂体瘤是常见的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垂体瘤有效的治疗办法是手术切除,传统开颅手术需要把颅骨打开,手术创伤和风险很大。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给垂体瘤治疗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不断发展高精尖技术,使神经内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让垂体瘤患者,都在“家门口”实现“不开颅”就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李奇 |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垂体瘤诊疗中心副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颅底外科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西北垂体瘤联盟秘书长,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学会颅底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急诊与创伤委员会常委。主要专业方向为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和垂体相关疾病的多学科诊疗,年开展神经内镜经颅底手术150余例。

2013年第一完成人参与并完成卫生部重大项目“神经内镜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颅底外科学习神经内镜手术。2015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脊柱内镜手术。2017年全国垂体瘤大会、2018年全国神经内镜年会手术大赛三等奖。两次获得陕西省科技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科技一等奖(第四完成人)。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基金1项,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基金1项,发表SCI文章4篇,核心期刊论文9篇。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神经外科学(第二版),参编其它神经外科专著4部。

刘鹏程 |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刘鹏程,男,硕士研究生,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现任榆林市神经介入学会秘书长,陕西省神经外科康复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访问学者,援藏专家,援藏期间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业务主任。2018年应邀参加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办的脑血管病的学术教学与交流,先后在国内发表论文10余篇,SCI两篇,参与编写及翻译著作两部,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认证一项,荣获榆林市科技成果认证两项。2021年被榆林市卫健委评为榆林市第三届“美医生”。2021年8月被国家评为“优秀援藏干部”。榆林市先自主开展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擅长介入手术、脑外伤、脑出血的开颅手术治疗、微创穿刺治疗以及幕上肿瘤的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