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
【百年二院·塞上名医】纪文军:生死一线间的回春妙手
——记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纪文军
有人说人的大脑受损或者长了肿瘤,就是“头等大事”;也有人说从事神经外科的医生必须要有“顶上功夫”。在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还有一个称谓——“刀尖上的舞者”,手术过程中,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分离血管神经时,稍有差错,可能会导致病人终身残疾或死亡。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纪文军就是“刀尖上的舞者”,还是我市唯一一个陕西省“千人计划”入选者。他用回春妙手,游走在生死一线之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2016年到榆林工作以来,纪文军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独立开展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脑血管畸形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颅内静脉窦闭塞开通术、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脑干肿瘤切除、内镜下颅内肿瘤切除、3D打印辅助治疗脊柱脊髓疾病等神经外科等高难度手术,创造了许多榆林市神经外科领域的第一。这些技术达到省内甚至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市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治疗、神经内镜治疗、脑干肿瘤切除手术等空白,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赞誉。
纪文军,中心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千人计划”专家(榆林市唯一),2016年博士毕业后以人才引进陕西省榆林市工作。获得榆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5项,榆林市优秀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第九届榆林市青年科技奖,第十四届榆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北京市自然科学研究4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疾病研究1项,主持陕西省千人计划项目1项,榆林市科技项目2项。参编著作3部,参译《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神经血管介入解剖-临床案例分析》。目前已在Stroke,World Neurosurgery,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神经外科与脑血管病杂志发表英文论文15篇;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国内杂志发表论文40篇。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急诊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颈动脉学组委员等全国及省内10多家专业学会的委员和常委,榆林市神经介入学会主委。在陕西榆林范围内率先独立开展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介入开通、颅内静脉窦闭塞介入开通、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内镜下颅内肿瘤切除、3D打印辅助治疗脊柱脊髓疾病等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榆林市神经介入诊疗、神经内镜等神经外科领域诸多空白。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颅内肿瘤微创治疗、颅脑损伤与出血的综合抢救与救治等。
博士的桑梓情怀
在榆林二院神经外科一病区的病房,经常能听到患者家属七嘴八舌地议论纪文军:
“纪大夫了不起,是专家!”
“看着年轻轻的,手术做的是真好!”
“我儿子就是他给做的手术,做完就能感觉到不一样了!”
“昨天夜里1点多,他还给我回微信着了,特别耐心!”
“听说纪大夫是博士,水平就是不一般!”
只要提起纪文军,患者和家属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些赞扬都得益于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2005年,纪文军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6年制英文临床医学系, 2008年和2013年考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于我国神经介入开拓者吴中学教授。医学名校毕业的博士,完全有机会留在更大的医院工作,但纪文军却放弃了诸多“诱惑”,毅然选择了自己的家乡。他说:“我有家乡情结,学成了总想着能给家乡做点贡献。”
做为一名医生,忙碌、没有正常的星期天、节假日是常态,偶然有一天能休息,按理应该陪陪家人,但纪文军却依旧牵挂着他的病人。从事医疗工作以来,他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名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医者。在纪文军看来,医患是生命的共同体,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战胜病魔。
钢丝上的舞者
纪文军总是感慨:“生命实在太宝贵了,作为医生,面对生命不能有丝毫大意,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毫厘之间,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即便已经完成了诸多高难度手术,但面对每个病例、每位患者,他总是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做到好。很多人由衷地感慨,二院有了这个博士生,是榆林人的福气。
2018年,世界上长颅内支架由纪文军植入患者体内,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53岁的患者因一侧肢体力弱伴吞咽困难一周入院,入院CTA和DSA提示颅内巨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几经会诊讨论,拟选用世界上长的LEO 5.5*75mm支架系统植入辅助栓塞。然而国内很少应用,辗转1周,将国外BALT公司生产的颅内长支架顺利调回榆林二院,纪文军随即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历经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成功将支架植入体内,之后,又进行了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清醒,恢复良好。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VB)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虽然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实现血流再通代表了合理的治疗策略,但支架置入的高围术期风险,特别是对于基底动脉,让神经介入医生望而却步,有极高的致死和致残风险:一旦动脉破裂,随时可呼吸心跳停止;穿支缺血导致脑干梗死,可偏瘫、失语,甚至植物状态……66岁的患者董先生突然感觉眼前发黑,说话不太利索,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怀疑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由于条件有限,紧急从神木转往榆林二院。纪文军组成介入手术团队,做好充分的手术预案,在全麻下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全麻清醒,语言流利,四肢活动良好,症状消失。
这样的例子在纪文军的从医生涯里不胜枚举,他完成的手术有很多个“第一”,在脑血管病危重症治疗,特别是急性脑血管闭塞血管内取栓、脑动脉瘤栓塞、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治疗等诸多方面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内蒙古、银川等周边省市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他还每年参与榆林市周边县、市及周边省份的会诊或手术近50余例。
醉心科研的“80”后
作为一名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博士,纪文军还在不断学习,苦练过硬本领。他认为,一个好医生,除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神经外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新做法。目前,在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进行了系统研究,产生了诸多成果。
2016年,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神经系统并发症预测的S-C-C评分系统,并发表在脑血管病权威杂志STROKE(IF=6.03)上,被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IF=20+)等杂志引用,当年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的全国脑卒中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北斗奖(第一名)。随后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基础与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发表在PLOS ONE,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goy等国际知名杂志。2017年4月,作为西部唯一代表应邀在日本参加The 1st China Kyushu Neuro-Endovascular Therapy Conference,并作大会报告。
目前,纪文军已在Stroke,World Neurosurgery,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神经外科与脑血管病杂志发表英文论文15篇;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国内杂志发表论文40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北京市自然科学研究4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疾病研究1项,主持陕西省千人计划项目一项,榆林市科技项目2项(2015,2019)。目前获得陕西省科研成果5项(2018,2019,2020),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19),榆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5项(2007、2009、2018、2019),获得榆林市优秀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参编《榆林市第二医院诊疗规范》等著作3部,参译《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神经血管介入解剖-临床案例分析》。
在完成自己科研项目的同时,纪文军从不吝啬自己所学,在国内地市级医院率先成立了神经介入学会,举办全国性高峰论坛,率先启动脑卒中培训计划…… “脑血栓会导致偏瘫、失语,严重甚至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