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救治有机磷中毒危重患者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5/4/24 8:42:00阅读:189字体:默认

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有机磷中毒危重患者,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56岁患者乔先生(化名)意外导致深度昏迷,被家属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大汗、肺部有明显湿啰音、双侧瞳孔呈针尖样,考虑为中毒,经简单处理后,转送至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

急诊医学科李刘文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情况进行上报,李旭军副主任立即组织科内会诊,患者被确诊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时患者呈现深昏迷状态,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多项实验室指标达到危急值。由于中毒时间较长,毒物已大量吸收入血,导致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在王军特聘主任与李旭军副主任的统筹带领下,医疗团队系统分析有机磷中毒机制及多器官损伤病理进程,制定综合性抢救方案,由李刘文副主任医师等组成抢救小组,同步开展导泻清除肠道毒物、使用特效解毒剂减轻器官损伤、治疗肺水肿和脑水肿;运用血液灌流清除已吸收毒物、缓解免疫炎症,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

经过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意识逐渐好转,重要脏器功能显著改善。后续治疗中,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均恢复正常,经评估达到出院标准,现已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患者乔先生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对医护团队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表达诚挚的感激。

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专注于急危重症救治,诊疗范围广泛,涵盖急性中毒、呼吸与心功能衰竭、脓毒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以及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等。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与先进技术,已成功挽救众多患者生命。未来,急诊医学科将进一步拓展急救业务领域,积极推进急救科研项目,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与应急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小科普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强烈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进入体内的有机磷化合物可以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积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指有机磷农药短时大量进入人体后造成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一系列伤害,临床上主要包括急性中毒患者表现的胆碱能兴奋或危象,其后的中间综合征(IMS)以及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PIDPN)。

有机磷农药中毒常发生于农业及化工生产中,但日常生活生产中毒也屡见不鲜,有机磷分为日常剧毒类:LD50<10mg/kg如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高毒类:LD50 10~100mg/kg如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中度毒类:LD50 100~1000mg/kg,如乐果、敌百虫。低毒类:LD50 1000~5000mg/kg,如马拉硫磷。有机磷药物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肝脏含量最高,肾、肺次之,肌肉和脑组织含量最少。亦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主要在肝脏经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进行氧化和水解。氧化后产物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对硫磷氧化成对氧硫磷毒性更高,对CHE抑制作用增强300倍。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常见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和肌肉颤动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紧急处理:

在等待救援时,可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如脱掉污染衣物和用清水冲洗皮肤。切勿自行服用解毒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

1.使用防护装备:

在施用农药时,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大大降低中毒风险。

2.遵循使用说明: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合理使用农药不仅能保护健康,也能保护环境。

3.安全存储:

农药应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贴醒目标识,并确保容器密封。定期检查存储环境,确保无泄漏或损坏。

有机磷中毒的院前急救:

1、终止继续暴露毒物: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物;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掉皮肤和毛发上的毒物;用清水彻底冲洗清除眼内毒物;清除伤口毒物。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等束缚物,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患者口腔内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及时清理,以防窒息。

3、观察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如有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如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特别是当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时。

4、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采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专业医疗团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救治。

5、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经口中毒者,早期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可明显改善病情,愈早、愈彻底愈好,现场可用手指或压舌板、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也可饮温水200-300ml,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刺激呕吐,直到呕出清亮胃内容物为止。

6、要有记录:含病情变化、措施,用药种类:剂量,特别是是否已用过安定类药。

专家简介


王军,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特聘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临床经验: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以神经调控技术昏迷促醒,治疗截瘫、癫痫、便秘、神经源性膀胱、顽固性疼痛,各种难愈合伤口、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多发伤、复合伤、外科感染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管理,外科急腹症的微创治疗。

社会任职: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神经调控与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创面修复分会复杂创面治疗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创面修复学分会第一届理事

陕西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

陕西省保健学会创面治疗与组织修复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急危重症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神经调控联盟专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李旭军,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临床经验:从事急诊科、急诊外科工作20年。擅长:救治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中毒、休克、创伤、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救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电复律等业务,尤其对创伤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社会任职:

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外科委员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创伤外科常务委员

陕西省院前急救委员

陕西省榆林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微创学术委员会委员

榆林市病案质控中心委员。

科室简介

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急性病症、创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任务,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急救中心。我们致力于提供高效、专业的急救医疗服务,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医学科于1998年成立,本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急救团队,包括高、中、初级职称的急诊医师、护士及急救技术人员。医生19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6名;护士3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15名、护士3名。司机7名、救护车11辆。我们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确保团队具备应对各种紧急状况的能力。

院内急诊医学科设有急诊内科诊室、急诊外科诊室、急诊住院病房(普通病房床位34张,EICU床位6张)、导诊台、EICU;各种医疗设备,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监护仪、血糖仪、心肺复苏机、呼吸机、血液灌流机等。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抢救室(床位13张)、观察室、急诊手术室等功能区域,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急救服务。

本科室涵盖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消化系统疾病、急性创伤等各类急性病症的诊疗,急危重症救治,创伤多学科MDT协作,中毒血液灌流透析、各种急、慢性创面修复、功能重建,手足损伤及功能重建,率先在榆林开展急诊美容缝合。我们采用先进的急救技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急诊实行24小时全天候应诊制度,确保患者随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始终坚持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护。承担全市的院前医疗救护、交通伤救护、重大意外伤害救护、各种突发事件现场的医疗保障和各种集会的医疗保障任务等。院前医疗救护设有120急救电话和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具备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现场医疗救护和监护转运功能。120电话24小时开通,医护人员与救护车辆24小时值班。我们秉承“快速、准确、高效”的急救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急救模式。同时,我们还与多个科室紧密合作,形成多学科联合救治体系,提高急救成功率。

24小时救治电话:0912--33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