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榆林首例!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成功为儿童实施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5/3/31 8:47:00阅读:395字体:默认

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内镜中心联合麻醉手术科、儿科等多个学科,率先在榆林成功开展两例儿科领域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疗效显著。

3岁的小赵(化名)因“反复腹痛伴发热”就诊于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儿科。完善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鉴于患儿年龄小,且家属保留阑尾意愿强烈,儿科医生与消化内科特聘主任卢桂芳、内镜中心主任刘小玉联系会诊后,决定为患儿实施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术中可见患儿阑尾黏膜充血水肿,医师给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退镜。术后第1天,患儿腹痛、发热等症状明显好转,进食流食后症状未反复,治疗效果显著。

13岁的小李(化名)即将参加中考,近期却因“反复腹痛”辗转多家医院。完善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为不耽误孩子考试,家长在反复咨询后,决定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进行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入院后,小李完善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内镜中心在全麻下为患儿实施手术。术中可见阑尾黏膜充血水肿,阑尾腔内有脓液及渗血,医生给予反复冲洗后置入支架引流。术后,患儿安全返回病房,恢复良好,腹痛症状缓解。3天后取出支架,顺利出院。

相较于传统阑尾切除术,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避免了体表切口,能保护阑尾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平衡,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传统手术可能引发的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担心手术风险的患者而言,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此外,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创新性地引入胆道子镜设备,可对阑尾腔实施可视化精细冲洗,实现了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操作,充分彰显内镜技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精准性与微创优势。

小科普

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阑尾炎的技术。通过内镜经自然腔道如肛门进入肠道,到达阑尾开口处,然后进行一系列操作来解除阑尾的梗阻、引流脓液等,从而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保留阑尾功能等优点。ERAT的优势:

1.无创治疗,恢复快

无需切除阑尾,不留下手术疤痕,术后恢复时间短,通常1-2天即可出院。

2.保留阑尾功能

阑尾并非无用器官,近年研究证实其与免疫调节和肠道菌群平衡相关,ERAT可避免器官切除的潜在影响。

3.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比传统手术,ERAT显著降低出血、感染、肠粘连等风险,尤其适合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

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也有其局限性和适应证,并非所有阑尾炎患者都适合,具体请门诊详询。

专家介绍

和水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与专长:消化内镜下超级微创技术,包括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切除术(ESD、EFR、STER等)、胆囊结石/息肉的胃镜下保胆切除术、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术、胃瘫和肥厚性幽门狭窄的G-POEM术、反流性食管炎的ARMS术、消化道狭窄或闭锁的磁压榨微创再通新技术;各种病毒性、药物性、酒精和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内科综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疑难重症诊治。

工作简历:西安交通大学首批“名医”、“名师”,《医学导论》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肝胆病院、榆林医院副院长。陕西省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方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消化内科学专科联盟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陕西)主任。陕西省疼痛综合管理指导专家组成员及消化内科组组长、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开展了多项国内、国外领先的临床新技术,如磁压榨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闭锁再通术等。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课题等10余项,培养硕博研究生100余名,发表SCI论文90余篇,连续4次荣获医院“十佳科研人员”、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多次入选“全国消化疾病领域学术影响力百强榜”、“中国消化领域高价值论文TOP100”,先后接受“央视综合频道”、“央广国际频道”专题采访报道。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兼胶囊内镜学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CME中心消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消化医师分会、循证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与消化性溃疡学组、老年消化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消化专委会常委、国际消化内镜隧道技术联盟委员常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关村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会健康与医学技术创新分会常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消化内镜创新发展分会常务理事、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常务理事、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消化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消化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消化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HP学组组长,以及10余个省级学术机构副主委。兼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Canc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卢桂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与专长: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诊断与治疗;胶囊内镜检查及诊断。急慢性肝病、肝硬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医工结合技术在消化道狭窄、闭锁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工作简介: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消化专家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委员。主持省级基金2项、院级新医疗新技2项,发表文章30余篇,SCI论文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大于10分;主持国家发明专利1项。

刘小玉,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榆林市消化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榆林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装备与技术分会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专委会常委

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治;熟练掌握内镜治疗技术(EMR、EUS、ESD、ERCP),在榆林地区率先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获榆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