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在身边】陕北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完成

发布者:xcjyk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发布时间:2024/9/18 8:16:00阅读:1233字体:默认

近日,陕北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完成,交大一附院妇产科副主任李奇灵教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2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为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变革。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尽管在拯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如视野相对有限,切除肿瘤时难度增加,开腹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患者疼痛明显,术后恢复慢等问题,增加了手术风险和患者术后的恢复难度。

陈女士(化名)在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妇科就诊后确认为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前,陈女士心里压力巨大,她身体偏胖,体重指数高达30,且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合并症,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操作困难,手术并发症多。李奇灵教授带领榆林医院妇科团队全面评估陈女士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

术中,在麻醉手术科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李奇灵教授坐在操作台前,远程控制机械臂,在血管神经表面灵活操作,顺利为陈女士实施了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这台手术用时短、创口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速度也大大加快。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

机器人微创妇科肿瘤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医疗技术的“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以及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妇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助力。


小知识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

也被称为子宫体癌,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是妨碍女性身体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也是最可治愈的妇科癌症。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妇女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流液等,一般患者因出现相关症状而及时就诊,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都为疾病早期,其预后相对较好。当极度怀疑患者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时,应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术以明确诊断,主要诊断方式包括分段诊刮术或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等,内膜组织活检经病理科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是其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方式, 其不仅可以切除病变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并且还能进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术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但也需要同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以便于手术病理分期,从而作为术后选用辅助治疗的依据,进一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近年来兴起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又将微创手术向上提升了一个台阶,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其将传统微创技能逐渐更新、优化,进一步提升其高度,逐渐形成微创外科、智能外科、数字外科。冲破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局限,除拥有传统微创手术特点外,还能在其基础上使操作更加灵活、精准。

李奇灵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交大一附院妇产科副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的综合诊治与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子宫内膜癌筛查及分子分型研究;尤其擅医工结合项目的研究及专利的发明与转化,用多学科联合发明创造,从而解决临床问题,目前有国家级专利7项,其中2项专利(一次性宫颈钳和一次性倒锥形双套管式宫腔细胞刷)已经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参与3项国家自然基金,主持省级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西北医学教育》编委,国家统编教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编委及秘书。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王宽诚教学奖1次。

郭玉琳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榆林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临床工作20余年,对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疾病经验丰富,主要从事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及不孕症的诊治,擅长宫腔镜及腹腔镜诊疗技术。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宫颈病变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微创妇科阴式手术学组委员,陕西省妇女健康促进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性医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盆底疾病专委会委员,陕西省母婴保健协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妇产专委会委员,榆林市女性保健学会副会长,榆林市围产医学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