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肝胆外科)成功开展两例复杂多次胆道个体化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71岁的陈女士(化名)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0天”前往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就诊。胆管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显示,其左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多发结石,且患者有胆囊切除术后史,曾接受过2次胆道探查手术。无独有偶,74岁的姚女士(化名)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伴寒战、高热4天”到院就诊,胆管MRCP提示其胆囊术后改变,胆肠吻合术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邻近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内胆管少量积气,有胆肠吻合术后病史。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张东教授与榆林医院普通外科(肝胆外科)二病区主任乔培宇团队,基于现代外科学理论,结合精准外科理念,为两位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为陈女士行左半肝切除、胆道成形、胆肠吻合术;为姚女士行二次胆肠吻合术。术后,医疗团队密切关注患者肝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胆肠反流,实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目前,两位患者均恢复良好。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出现在左、右两个肝管汇流部位的胆管结石,其病理特征为原发或继发性的肝内胆管狭窄、膨胀、机械性梗阻等,易发生胆道感染,加重肝功能损害。肝内胆管结石因其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易复发、易致癌等特征,至今仍是临床上急需攻克的医学难题。
肝内胆管结石通过腹部超声、CT、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可以得到精确诊断。即使如此,部分医师也很难处理胆管狭窄等问题,难以高效预防疾病复发。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肝部分切除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虽然疗效可观,但也存在着胆道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胆肠吻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它是将梗阻的胆管和空肠作“Y”形吻合,将胆汁引向肠道,延长食糜回流至胆总管的路径,降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两种术式相结合,可以发挥肝部分切除手术的范围较小、尽量维持肝脏功能以及胆肠吻合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双重优势。